Friday, April 17, 2009

乙肝治疗到第24周要视患者的病毒学应答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乙肝治疗“路线图”应分为“起点、拐点、终点”。用药24周是乙肝治疗的拐点,根据这个时候患者的病毒学应答,不仅能优化常规治疗方案,还可以预测治疗两年后的疗效以及患者耐药的几率。”  
  全球共有约3.5亿人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慢性乙型肝炎在世界上导致死亡的原因中列居第十位,每年因乙型肝炎病毒等相关慢性肝病死亡的人数高达120万。1/4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死于肝癌或肝硬化。据估计,全球78%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在亚洲。仅37%参与者认识到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  
  忽视抗病毒治疗将使乙肝病毒大量复制,最后使疾病进展到晚期。不少长期研究结果都表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和乙肝病毒DNA水平的升高密切相关。因此,抗病毒治疗是乙肝治疗的关键,是其他治疗的基础。”近四成人治乙肝“急功近利”。调查同时显示出,乙肝病人对治疗的心理预期较高,有36.2%的受调查者错误地期望通过六个月的治疗就能治愈乙肝。事实上,短期内治愈慢性乙肝的目标在目前来说还不太现实,即使经过抗病毒治疗,最终也只有不到5%的患者可以实现表面抗原转换,即乙肝治愈。如果使用核苷(酸)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患者至少应坚持两至三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而且达标停药后也需要定期去医院随访监测。
  治疗半年可预测两年后疗效。基于国内外乙肝药物临床试验基础上总结出的专家共识,医学界最近提出了乙肝治疗“路线图”的概念。起点”指选择合适的治疗人群、合适的抗病毒药物开始治疗,“终点”指经过长期治疗疗效达标后,病人再巩固用药一段时间可以停药,“‘拐点’则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指的是乙肝病人在进行抗病毒治疗24周后的这个关键时期。”  
  在进行抗病毒治疗24周后,可以根据患者血液中的乙肝病毒DNA水平,把患者分为三类:1.完全病毒学应答,患者不需改变治疗方案,同时可以延长随访间隔;2.部分病毒学应答,需要加强随访,必要时可考虑调整治疗方案;3.不充分应答,需要缩短随访间隔,同时在医生指导下加用其他抗病毒药物或者换药。
  乙肝患者都想在治疗开始前就知道治疗后所能达到的效果。我们利用现有一些研究数据,甚至可以根据患者在“拐点”处的乙肝病毒DNA水平,对两年后这种治疗方法能达到的疗效进行预测。“比如在治疗24周后实验室检测不出血液中乙肝病毒DNA的患者,坚持治疗两年后,有46%的机会从‘大三阳’转变为‘小三阳’,而产生耐药性的几率只有2%。”
  乙肝患者饮食禁忌:
  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而言,最大的禁忌就是饮酒,一滴酒都不能喝。除此以外,在饮食上并没有特别注意的事项。有些人认为鸡、鲤鱼、狗肉、韭菜等不能吃,这是缺乏依据的。
  推荐了下列5种有利于肝病康复的健康食品:
  牛奶:是肝炎患者理想的天然美食。
  鱼类:其蛋白质与人体的蛋白质结构相似,易于消化和吸收。
  蜂蜜和蜂乳: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还含有多种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率高。
  鸡蛋:肝炎患者可以合理地摄食蛋类,以每天不超过2个为宜。
  蘑菇: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维生素,还具有抗菌、抗癌的作用和健脾开胃的功能。  肝硬化患者应禁食粗糙和辛辣刺激的食品,有腹水者要限制食盐的摄入。晚期肝硬化者如果血氨升高,要改为低蛋白饮食,以防止肝昏迷的发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