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pril 26, 2009

乙肝妈妈每月都要产检

  据新华网报道,年仅7岁的广东男孩天宝,却被检出肝癌晚期!然而,如此不幸,仅仅是源于患有乙肝的妈妈阿珍对产检婚检忽视,没有给孩子进行正常的免疫注射。
  患有乙肝或带有乙肝病毒的女性,只有在怀孕、生育期间都格外注意,才能保证生出健康的宝宝。
  首先,患有乙肝的女性,必须在病情被控制住之后才能怀孕,如果仅仅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也要经检查确认病毒不会影响宝宝,才能准备怀孕。
  其次,在怀孕之后,要定期进行肝功及病毒活性检测,且应比普通产检更为频繁,以一个月一次为宜,以防因孕妇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导致病毒活跃引起疾病发作。
  再次,不管有没有出现宫内感染乙肝病毒,都应在胎儿出生24小时之内,联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以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途径。
  因此,产检对于孕妇和宝宝来说都尤为重要,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疏忽而犯下难以挽回的过错。 

乙肝可以治好——表面抗原定量监测可预测慢性乙肝疗效

  第19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APASL)于2009年2月13日-16日在中国香港举行。会议期间,备受关注的有关慢性乙肝治疗的最新疗效及治疗期间表面抗原监测等话题成为本次会议的热点。  近期的研究发现,表面抗原的定量监测对慢性乙肝的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指导,让疗效看得见,并坚定患者与医生双方的治疗信心。并且表面抗原的定量监测不只是在治疗期间可以发挥作用,治疗停止后的长期随访监测对慢性乙肝的成功治疗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6日在中国香港举行。会议期间,备受关“表面抗原的清除”正成为乙肝治疗的目标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的全球性的公众健康问题,这种疾病困扰着全世界超过3.5亿的人群。它是慢性肝病、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因。每年大约一百万的患者死于慢性乙型肝炎,使其成为全世界排位第十的致死因素。年会(APASL)于2009年2月13日  香港肝病学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陈力元教授指出,“表面抗原的清除”正成为国际医学界关注的新的慢性乙肝的治疗目标,被赞誉为“金牌”疗效和“最接近治愈”治疗结果。  在过去,在慢性乙肝的治疗中,表面抗原阴转的自然几率非常低,曾一度被认为是“遥不可及”的目标,随着研究的发展和新药的问世,慢性乙肝的治疗目标早已从ALT的恢复正常、发展到了HBV DNA的抑制,以及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随着临床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表面抗原清除并转换的重要性被重新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长期研究结果显示,单纯的HBV DNA抑制仍会有病情的反弹,而e抗原转换和表面抗原清除意味着机体的免疫功能被激发,患者获得了持久的疗效。  目前,国内外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均将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长期目标定位在:预防肝功能失代偿;减少和预防肝硬化和/或肝细胞癌的发生以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而表面抗原清除将显著降低肝癌和肝硬化的发生率,并延长患者生存期。年会(APASL)于2009年2月13日  “在乙肝治疗过程中,我们需要改变观念,并提高期望,患者和医生都应该致力于追求可能的最佳治疗效果——表面抗原的清除。这些最新数据表明,通过治疗过程中监测表面抗原的下降程度可以帮助指导长期疗效,医生就可以坚定地告诉某些患者:派罗欣治疗可能获得成功甚至达到临床治愈。”法国巴黎大学肝病教授Patrick Marcellin说。  表面抗原定量监测有助于争取最佳疗效-16日在中国香港举行。会议期间,备受关  乙肝有e抗原阴性乙肝与e抗原阳性乙肝(俗称:小三阳与大三阳)之分:根据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到e抗原的和检测不到e抗原,分别称为“e抗原阳性乙肝”和“e抗原阴性乙肝”。虽然一些治疗的终点不同,获得表面抗原清除是这两种乙肝的最佳治疗目标。  对于e抗原阳性的患者,在治疗后发生e抗原的清除,或是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即e抗原消失,e抗体出现),代表着治疗有效,表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已经能识别并有效控制病毒,并且预示了更高的表面抗原清除机率。在一项新的e抗原阳性患者的研究显示,派罗欣治疗24周后,在表面抗原有显著下降的患者中,50%能获得e抗原转换,对这些患者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治疗终点。此外,在治疗结束后的6个月,这些获得e抗原转换的患者约有20%可进一步实现表面抗原的清除,就是所谓的“临床治愈”。  对于e抗原阴性乙肝,根据另一项在亚太肝病学会年会上发表的新的研究,即使在停止派罗欣治疗后,达到临床治愈的e抗原阴性患者人数仍在持续增加。在停止治疗后第5年,12.2%派罗欣治疗的患者表面抗原被清除,而拉米夫定治疗患者清除率仅为3.5%。-16日在中国香港举行。会议期间,备受关  总得来看,使用派罗欣治疗获得表面抗原清除的患者数可以说是一个突破,因为如此高的表面抗原清除率在口服抗病毒药物的治疗中从未被证实过。而且,研究者们发现,治疗期间表面抗原的下降与实现临床治愈有关。  陈力元教授解释到,相对于快速抑制乙肝病毒的口服药物来讲,派罗欣不仅可以直接抑制乙肝病毒,并且可以激发机体的免疫力,正是由于派罗欣诱导的长期免疫应答使一些患者的表面抗原清除率持续增长,相比可能需要终生服用的口服抗病毒药物,派罗欣48周的固定治疗疗程成为一种更经济的治疗选择。  最后,陈力元教授强调,这个研究的结果只是众多临床参考指标之一。对患者而言,了解相关信息,有助于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增进治疗信心;对医生而言,结合其他指标,有机会了解哪些患者未来的疗效特别好,哪些患者需要做个性化调整,提高治疗效果,未来慢性乙肝的治疗应该是更加个体化的治疗。

Friday, April 24, 2009

乙肝患者多吃维生素A和K

  乙肝患者日常饮食中应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牛奶、胡萝卜、动物肝脏、青蒜、空心菜等;同时还要吃一些富含维生素B 1的食物,如豆芽、豌豆、花生等。此外,肝病患者胆汁分泌受到障碍,对维生素K的吸收也有一定影响,所以应多吃菠菜、圆白菜、菜花等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
  平日还要注意进食含量丰富的动物蛋白和蛋氨酸的食物,如鱿鱼、瘦肉、蛋类、豆类及豆制品等。少吃多糖和高热量的食物,药物治疗应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谨慎选用。

Friday, April 17, 2009

大小三阳要不要治

  当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慢性乙肝的目标是,延缓肝炎进展成肝硬化或肝癌。
  大多数乙肝病毒携带者对病毒携带状态缺乏正确认识,存在很多误区。 比如,有些慢性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治疗中频繁抽血化验,不顾适应症盲目抗病毒治疗。还有些人上了虚假广告的当,相信乙肝可以根治,乱用药。
  来自中国卫生部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约1.2亿,慢性乙肝病人约三千万。我国每年因慢性乙肝(包括肝硬化、肝癌)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约达9151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25亿人的工资。近年来针对乙肝患者新推出的检查项目越来越多,有的患者一年要检测十多次。其实,不是每一个患者都需要将这些指标检查一遍的,其中更有38%的患者轻信虚假广告所谓的“转阴”治疗,花费成千上万。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常见误区主要有:
  误把乙型肝炎标志物,俗称“两对半”阳性者当作乙型肝炎患者。携带者肝功正常,可以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
  过分追求澳抗阴转。对携带者来说,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只能说明感染了乙肝病毒,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体内病毒复制水平。对携带者来说,HBeAg和HBsAg无致病性,并不能反映肝脏病变的程度。
  误信小广告的宣传,盲目就医。携带者机体对乙肝病毒处于免疫耐受状态,此时各种抗病毒治疗疗效不佳,不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可能还会引起不良反应。乙肝病毒携带者属于医学观察对象,《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中不主张对其进行抗病毒治疗,但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乙肝病毒携带者接受了或正在接受这样或那样的治疗。实践证明,这种“集大成”式的治疗方法效果有限,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可导致药物性肝损害。
  严格按国家颁布的《慢性乙肝防治指南》规范乙肝检查与治疗是避免过度、盲目治疗的最有效的办法。目前,全世界对乙肝都没有很满意的治疗方法,而一些非法医疗广告一般都鼓吹“大三阳”转“小三阳”,“小三阳”全部转阴。在现阶段,尚无一种治疗手段具有“治愈”或“根除”慢性乙肝的功效。据悉,当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慢性乙肝的目标是,延缓肝炎进展成肝硬化或肝癌。根据医学界最新的观念,大小三阳不一定非治不可,只有那些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2倍以上的患者才考虑治疗。
  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做到以下几点:  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到医院检查HBV的指标,肝功、B超等,一般为半年一次。发现有e抗原阳性,HBVDNA阳性则表明有较强传染性,此时如果肝功异常,应进一步治疗。一定要科学治病持之以恒。
  合理营养,保持乐观心态。
  限烟和忌酒,忌用损害肝功能的药物。
  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生活工作要有规律。
  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可长期共存。大部分乙肝感染者可能终生携带病毒而不发病,只有少数的感染者会发展成为慢性肝炎。但大多数病人经过医生的治疗病情会好转,可以正常学习和工作。根据我国有关规定,招生时除部分院校,招工时除餐饮业、幼教等岗位外,其他的学校和单位不能拒绝澳抗阳性的人员,大多数乙肝病毒携带者应该有正常工作、学习和享受婚姻生活的权利。
  进一步加速乙肝控制进程,需要在强化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的同时,对漏种乙肝疫苗的儿童青少年进行补种,并对易受感染的成年高危人群展开免疫接种,以最大限度保护人们免受乙肝病毒感染。乙肝治疗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工程,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找专业医师进行科学的诊断和有针对性的治疗,不能随便服用不经国家正式批准的所谓“特效药物”,以免贻误治疗时机,加重原有病情。

乙肝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

  乙肝治疗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误治、乱治、失治,具体说来有以下7点:
  1.治疗对象选择不合适。许多患者不属于抗病毒治疗的范围,如慢性病毒携带者、中晚期的肝硬化患者等,但他们却硬性使用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治疗。结果非但难以取得疗效,反而容易造成不良反应。
  2.用药方案不正确。一些患者虽然属于抗病毒治疗的范围,但是所选用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及其剂量、疗程却不正确,临床上也难以奏效。例如,我国乙肝患者对于a-干扰素的合适剂量应为500万至1000万单位,疗程为半年至一年,但是却很少有患者照此进行。拉米夫定(贺普丁)虽然具有迅速抑制病毒的优点,但是需要长期不间断用药,有的患者使用过程中,未经医生许可,擅自停药,造成“拉米夫定(贺普丁)停药后肝炎”,出现肝功再次异常、病毒指标转阳的结果。   3.滥用或乱用药物。有的患者四处求医,今天用西药,明天用中药;名目繁多的虚假肝病广告更让广大患者无所适从。大部分乙肝广告用药都存在着虚假和欺骗,疗效包罗万象,神乎其神,诱使患者上钩,骗钱敛财。滥用或乱用这些广告药物,只能使乙肝患者雪上加霜,后果更惨。  
  4.不该治疗的也拼命治疗。我国乙肝感染者虽多,但绝大多数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他们大都没有特殊不适,肝功正常,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阴性,这些人群不宜用药治疗,无论怎样用药,也难改表面抗原阳性这一结果。这些人群仍可视为正常人,可以从事正常的工作和学习。遗憾的是很多这样的人都在尝试着各种治疗,力图使表面抗原转阴,以彻底改变表面抗原阳性带来的不利影响。
  5.治疗目标定位偏差。目前乙肝治疗的最佳目标和结果是:肝功能长期稳定、正常,病毒复制指标保持阴性。治疗目标不宜定得过高,不可一味追求表面抗原阴转,或是所谓的“三阳”全部阴转,这些是绝对不可能的。可是不少乙肝患者甚至乙肝病毒携带者,都在为此虚无缥缈的目标花钱治疗,这就难怪治来治去也达不到目标了。
  6.失去最佳治疗时机。治疗乙肝的最佳时机是转氨酶轻度升高、乙肝病毒复制指标呈阳性的患者,病程越短,治疗效果越好。有的患者得了乙肝,不及时治疗,依然喝酒,不注意休息,病情进入肝硬化阶段才着急治疗,治疗效果自然较差。
  7.心理状态和心理调控失衡。得了乙肝,每天焦虑不安、惊慌失措,生活和工作质量下降,天长日久,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反而加剧了病情。